“愿少年,乘风破浪,他日毋忘化雨功”出自于汪曾祺的《岁月钟声》,我校2019级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段德荣对这句话有着自己的理解:希望青春正好的我们披荆斩棘、乘风破浪,不忘一路走来曾经帮助过我们的每一个人。
段德荣刚进学校时,对未来没有明确规划,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心时常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的人生之路到底通往何方。正当内心困惑无解之际,开始向外界找寻答案。经常看到自己的学长学姐们,投身于热爱的事情、踔厉奋进,在各自领域发光发亮。受此激励,他决定做些有意义的事。机缘巧合,他加入到曾小军老师课题组,开启了电催化分解水为研究方向的科研之旅,勤耕不辍、甘之如饴。
段德荣说:“十分幸运地遇到曾老师,在他的引领下开启了人生新阶段。曾老师不仅传授专业知识,还常常与我们交流谈心,仿佛是小时候梦想成为的那种科学家。”除了感谢老师外,也很感谢当时的自己,抓住这样一个机会,明确了人生目标与规划。
“科研这条路不好走,尤其是对于初入实验室的我来说,前期的研究并不顺利。”段德荣介绍道,“最初在材料学院A3楼和A4楼学习、研究和实验,刚进入实验室时,对很多设备和操作方法不熟悉,加上场地和设备的制约,实验进行得很缓慢。后来,实验室搬迁到笃学楼,有了能容纳数人同时开展实验的场地,加上新的设备,研究与实验逐渐顺利起来。起初合成的材料,几乎没有所需要的目标性能,但是从不气馁。一次次的修改方案、重新制样和合成。每次准备好样品后,都会迫不及待地启动电化学工作站,持续几个月测试的结果不尽人意,但坚信熬过黑夜,终会迎来破晓。
为了加快实验进度,段德荣果断放弃暑假回家的计划,选择和考研党们一起留校。为了探索最优的材料合成路线,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在此期间,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地探索,面对不满意的结果,不停地查找文献、请教导师,不停地修改方案,夜以继日地进行实验,有时干脆直接睡在工作室,而且这种工作方式逐渐成为实验研究的常态。
“这些日子虽然很忙,但真的很充实。每当回想起来,总会情不自禁的开心。”他说,“在曾老师的带领下和同学们的帮助下,耗时一年完成了研究课题,并与导师曾小军共同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上发表论文,这是大学期间的第一篇SCI论文。”无论是生活上还是科研中,他时常以“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勉励自己,当境遇不称心意时,处于人生低谷时,更要奋起抗争。
段德荣目前担任2019级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1班级学习委员,获得过多次校级奖学金和“优秀共青团员”、“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在不耽误学习和工作的情况下,多尝试自己热爱的领域,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是个很不错的选择。在自己热爱的科研路上,老师是领路人,他和同伴们是追梦人。追梦的路上遇到的坎坷挫折作为不断成长的“熔炉”,锤炼身心的同时,也收获了友谊和快乐。”段德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