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动力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授予学位类别:工程硕士学位
一级学科(专业学位)代码名称: 能源动力(0858)
制订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培养方案版本号:2022版
一、学科概况
景德镇陶瓷大学能源动力主要由我校的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支撑,是全国具有明显特色的一级学科,学科起源于1950年代建校初期的硅酸盐工业窑炉,2000年获热能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2010年获一级学科硕士点。2002年成为江西省首批品牌专业,2003年成为江西省重点建设学科,2006年成为江西省示范硕士点,2003年成为江西省重点建设学科,2010年评为江西省“十二五”重点学科。该学科是国内陶瓷行业的特色学科,覆盖陶瓷生产过程中与能源、燃料及动力等诸多相关领域,其研究方向涉及到新型热工设备及其智能调控与应用、陶瓷热工过程先进节能与储能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及低碳燃烧理论与技术以及多尺度强化传热传质理论与工程应用。各研究方向主要围绕陶瓷热工生产过程关键学科问题布局,是全国唯一面向陶瓷行业的特色研究方向。学科依托有科技部“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研究平台建设,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具有创新思维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师资队伍。
本学科坚持“弘扬中华陶瓷文化、振兴中国陶瓷工业”使命,扎根千年瓷都景德镇,立足陶瓷行业,聚焦产业转型升级,致力于解决行业共性关键技术问题,走产教融合道路培养产业亟需人才,构建了完整且特色优势明显的陶瓷热工教育和研究体系。在陶瓷窑炉节能优化、陶瓷热工过程测定分析、陶瓷窑炉低碳燃烧等方面取得了国内领先水平的一批重大成果,曾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制订了国内首批陶瓷窑炉标准《陶瓷工业窑炉施工及验收规程》和《陶瓷工业窑炉工程质量验收规范》。本学科始终秉承根植行业、服务社会的理念,为陶瓷行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研发和管理人才,为国家陶瓷热工行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研究方向
1.新型热工设备及理论(New thermal equipment and theory)
2.燃料燃烧与节能(Fuel combustion and energy saving)
3.窑炉仿真与优化(Kiln si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4.清洁能源技术(Clean energy technology)
三、培养目标
本学科旨在培养在能源动力工程领域具有产品研究与开发、技术开发与应用、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攻关与改造、工程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且具有一定创新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为:
1.思想政治素质: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坚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职业素养:具有良好的学术与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学风严谨。
3.专业能力:掌握能源动力工程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沿,具有较强的知识获取能力和具体分析陶瓷热工过程关键技术问题能力,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热工工程问题的能力,在所从事专业方向具有独立担负工程研究和工程开发等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并取得具有学术意义或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口头、书面和演示性交流的能力以及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
4.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及科学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具有较强的心理调节能力和良好的心理卫生习惯。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能源动力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不得超过4年。
五、培养方式
能源动力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实行全日制培养方式。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公共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选修课程一般在入学后2学期内在校内完成,其它课程和实践环节可在入学后2-4学期内在本单位或校外联合培养基地完成。鼓励实施校企双导师制,积极开展校企联合培养,校内导师可吸收企业优质教育资源参与研究生教育,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推动产学结合、协同育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鼓励本单位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指导经验的教师和来自企业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组成导师组,以工程能力培养为导向,共同承担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指导。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1.学分要求
课程类别 |
学分要求 |
课程类别 |
学分要求 |
公共必修课 |
≥11 |
专业方向必修课 |
≥6 |
研究方向必修课 |
≥4 |
选修课 |
≥6 |
必修环节 |
≥4(其中实践环节≥2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开题报告及中期考核1学分) |
补修课 |
补修课程学分计入非学位要求学分。 |
总学分 |
≥32 |
学分说明 |
总学分≥32,其中课程学分≥27(必修课学分≥21、选修课≥6),必修环节≥4学分。 |
2.课程设置
类 别 |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开课学期 |
考核 方式 |
备注 |
必
修
课 |
公共必修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
2 |
36 |
1 |
考试 |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Introduction to Natural Dialectics |
1 |
18 |
1 |
考试 |
英语读写 |
English Reading and Writing |
2 |
60 |
1 |
考试 |
英语听说 |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
2 |
48 |
1 |
考试 |
工程伦理 |
Engineering Ethics |
1 |
16 |
1 |
考查 |
数值分析 |
Numerical Analysis |
3 |
48 |
1 |
考试 |
学科方向必修课 |
工程测试技术与数据处理 |
Engineering test technology and data processing |
2 |
32 |
1 |
考查 |
必修4门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前沿 |
Frontiers in Power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Thermal Physics |
2 |
32 |
1 |
考查 |
高等传热学 |
Advanced Heat Transfer |
2 |
32 |
1 |
考试 |
高等流体力学 |
Advanced Fluid Mechanics |
2 |
32 |
1 |
考试 |
研究方向必修课 |
能源与节能技术 |
Energy and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
2 |
32 |
2 |
考查 |
必修2门 |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及其应用 |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and Application |
2 |
32 |
2 |
考查 |
选
修
课 |
专业 选修课 |
人工智能概论 |
Introduction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2 |
32 |
2 |
考查 |
至少选1门 |
储能技术与利用 |
Energy Storage Thenology and Application |
2 |
32 |
2 |
考查 |
制冷与空调新技术 |
New Technologies in Refriger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
2 |
32 |
2 |
考查 |
太阳能及建筑节能 |
Solar Energy and Building Energy Saving |
2 |
32 |
2 |
考查 |
电子设备热设计 |
Thermal Design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
2 |
32 |
2 |
考查 |
陶瓷热工过程的模拟和优化 |
Research Methods for Silicate Kilns |
2 |
32 |
2 |
考查 |
微/纳米尺度传热学 |
Nano/Microscale Heat Transfer |
2 |
32 |
2 |
考查 |
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理论 |
Theory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in Porous Media |
2 |
32 |
2 |
考查 |
洁净燃烧理论与技术 |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Clean Combustion |
2 |
32 |
2 |
考查 |
实验室安全学 |
Laboratory Safety |
1 |
16 |
1 |
考查 |
必选 |
公共 选修课 |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 |
Academic Ethics and Academic Norms |
1 |
16 |
1 |
考查 |
必选 |
第二外国语(日、法、德三选一) |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
2 |
48 |
2 |
考查 |
|
知识产权保护 |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
1 |
16 |
2 |
考查 |
|
企业经营管理 |
Enterprise Management |
2 |
32 |
2 |
考查 |
|
文献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 |
Retrieval and Utilization of Literature Information Resources |
1 |
16 |
2 |
考查 |
|
导师课程 |
由导师自主选择 |
|
2 |
32 |
2 |
考查 |
限1门 |
补修课 |
流体力学 |
Fluid Mechanics |
|
|
1 |
考试 |
对于欠缺本科层次专业基础的硕士生,要求补修大学本科主干课程2-3门,补修课程成绩不计入学分。 |
工程热力学 |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
|
|
1 |
考试 |
燃烧学 |
Combustion Science |
|
|
1 |
考试 |
传热学 |
Heat Transfer |
|
|
1 |
考试 |
必修环节 |
实践环节 |
Practice |
≥2 |
|
1-6 |
考查 |
|
学术活动 |
Academic Activities |
1 |
|
1-6 |
考查 |
≥5次 |
开题报告与中期考核 |
Thesis Proposal and Mid-term Assessment |
1 |
|
3 |
考查 |
|
七、必修环节
1.实践环节
(1)专业实践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专业硕士学位的专业实践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 年。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实践一般分为课程实践和综合实践两部分。课程实践一般在校内实验中心、工程中心和研究中心(院、所)等单位完成,主要进行专业课程实践和科研技能训练,课程实践合格者记1学分。其中实验室安全培训为课程实践的必修内容,考核通过后记1学分。
综合实践一般依托各专业领域的校外实践联合培养基地完成,在校内外导师的共同指导下,结合工程实际岗位,主要进行专业综合实践和应用能力训练,综合实践合格者记1学分。课程实践和综合实践也可合并进行。
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必备过程,研究生要提交实践计划,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实践总结报告。对研究生实践环节实行全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2)助研、助教、助管
研究生担任助教、助管或助研工作,其目的是培养研究生的综合能力,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完成至少一个标准岗位的助教、助管或助研工作通过后记1学分。研究生担任助研、助教、助管的相关要求和考核办法等参照学校制定的研究生“三助”工作实施细则。
(3)文献研读
结合研究生选题需要,研读材料与化工专业领域相关国内外文献资料不少于40篇(其中国外文献资料不少于15篇),撰写不少于2000字的总结报告或发表一篇文献综述论文,经指导教师检查、评阅合格者记1学分。
2.学术活动
为了促使研究生能主动关心和了解国内外材料与化工前沿发展动态,开阔视野,启发创造力,要求每位研究生应公开做口头学术报告至少1次(包括实验室、学院或学校组织的校内学术报告和国内外学术会议报告),参加学术报告至少4次(包括学院、学校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或国内外学术会议),且每次参加学术活动必须写出500字以上的心得。经指导教师检查、审核,完成者在必修环节记1个学分。学院审核通过后记1学分。
3.开题报告及中期考核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一般应结合导师的研究方向和科研项目,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选择具有应用价值或能解决现实问题的课题,必须具有明确的应用背景。确定学位论文工作的内容和工作量时应考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工作能力和培养年限等因素。开题报告中应有前期可行性试验结果。硕士学位研究生开题报告应在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完成。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学校的中期考核。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和中期考核的具体要求,按照研究生手册《景德镇陶瓷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及开题实施办法》执行。开题报告和中期考核通过后记1个必修环节学分。
八、学位论文工作
1.科学研究及成果要求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需在导师指导下,在全面分析国内外研究进展基础上,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开展论文课题研究工作阶段,至少每月4次向导师汇报学习和研究工作情况,并取得与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直接相关的学术成果,要恪守学术道德规范,不得违背科研诚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取得与学位论文工作相关的学术成果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在硕士期间,有为期至少6个月(含)以上的工程实践环节;
(2)在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科技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含)以上;
(3)参加与本专业领域相关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并做报告1次;
(4)出版论著或教材1部(参与具体章节编写工作);
(5)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件;
(6)参加与本专业领域相关的省级(含)以上学科竞赛并获奖。
上述成果必须以景德镇陶瓷大学为第一单位,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导师为通信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同时为通信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学科竞赛获奖按《景德镇陶瓷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管理办法(修订)》(陶大发[2021]51号)相关文件执行。上述成果认定存在争议的提交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分委员会裁决。
其他要求严格按照《景德镇陶瓷大学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景陶大发[2018]5号)的要求执行。
2.学位论文要求
在开展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撰写学位论文是培养硕士研究生的重要环节,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应能表明研究生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备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所研究的课题的国内外最新动态要有比较全面的了解,研究工作要有新的见解,研究论文应达到在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的水平。
3.论文评审、答辩与学位授予
硕士研究生要严格按照《景德镇陶瓷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工作细则》、《景德镇陶瓷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管理办法》等研究生院和学校相关文件的要求,完成学位论文盲审评阅、答辩等工作。学位论文必须进行“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检测,检测通过后才能进入学位论文评阅程序。
附:
1.本学科研究生须研读的主要参考书目
[1] 储能技术及应用,伊夫.布鲁内特著,唐西胜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2] 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技术,邓文广著,中国电力出版社。
[3] 能源工程概论,吴金星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4] 热能与动力工程概论,吕太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5] 工业节能技术,吴金星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6] 陶瓷工业窑炉研究方法,胡国林著,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2.修订专家名单
冯青,孙健,陆琳,汤永智,汪永清,沈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