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诈骗专辑|警惕!这三类骗局专坑大学生!
2025年10月18日 16:55  访问量:

随着开学季到来,针对大学生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不少同学因缺乏防范意识落入陷阱,不仅造成财产损失,还可能影响个人征信。结合近期校园典型案例,我们梳理出三类高频骗局,帮大家擦亮双眼、守住钱包。

一、“网络交易”骗局:免费送皮肤,换来债务与征信危机

诈骗分子常常以“免费送皮肤”等名义,通过游戏平台或社交软件私加好友,谎称先交“定金”或“押金”,等皮肤到账后即可返还。但实际上等你转账后,他们要么直接拉黑,要么再找其他借口继续骗钱。诈骗分子还会给同学们发送领取皮肤的陌生链接,让你点击进去填写银行账号、密码、手机号等信息,并要求你告知手机收到的验证码,从而盗刷银行卡里的钱。有的骗子会以指导同学们操作领取皮肤装备为由,邀请你下载软件并开启屏幕共享,一旦你相信了骗子的话,打开屏幕共享,你在手机上的一切操作骗子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小帅想要出售自己的游戏账号,一“玩家”有意购买,经协商以1700元的价格成交,对方要求走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小帅通过对方提供的网址下载了一个投屏软件,在对方的指导下,扫描二维码登录了某游戏交易平台,并发布账户出售信息。 很快,平台“客服”发来了订单支付成功的截图,告诉小帅因其操作失误导致账号冻结,让小帅向平台转账解冻费,并保证交易完成后全额退还。小帅信以为真,向“客服”提供的多个账户转账,共计1万余元,但仍无法提现,这才意识到被骗。

网络游戏要适度,不能沉溺其中。高度警惕网络游戏类诈骗的各种套路,不论骗术怎么变,防范之心不能减!

二、“刷单返利”骗局:小额佣金是诱饵,贷款充值终受骗

“点赞、关注就能赚佣金,充值越多返利越高!”这类兼职广告在校园群聊、招聘网站甚至快递包裹里随处可见——骗子会先让学生完成简单任务,发放5-20元小额佣金获取信任,再诱导下载虚假刷单APP,以“进阶任务”为名要求垫资。

一旦学生投入资金,骗子就会用“任务未完成”“卡单”“账户冻结”等借口,逼迫学生继续充值“解冻”,甚至诱导学生贷款转账。记住:“刷单、刷信誉”本身就是违法行为,凡是要求“垫资做任务”的兼职,全是诈骗!遇到陌生包裹里的涉诈卡片和二维码,千万别扫码入群。

三、“网购追星”骗局:低价、内部渠道是幌子,脱离平台必吃亏

网购时看到“低价折扣”“内部渠道拿货”,追星时遇到“低价演唱会门票”“明星签名照转让”,很多同学会心动不已。但骗子往往会以“不走平台更便宜”为由,诱导脱离正规交易渠道私下转账,等收到钱后要么发空包裹、假货,要么直接拉黑;若学生质疑,还会以“补缴关税”“定金锁货”“卡单需补款”为由继续骗钱,实施二次诈骗。

无论是买商品还是追行程,都要通过官方平台交易,拒绝私下添加好友转账,更不要点击陌生人发来的不明链接,避免个人信息和财产受损。

四、守住这三点,骗局远离你

坚守“三不”原则,不轻信陌生来电和兼职、福利信息;不透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不向陌生账户转账,哪怕对方说得再紧急。

警惕“时间紧迫”陷阱,骗子常说“再不付钱就没机会”“订单要取消了”,但真正的紧急情况,绝不会因为你花几分钟核实就出问题。遇到类似情况,先联系辅导员、家长或官方平台确认,冷静下来就不会被骗。

用好“反诈利器”,立即下载并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启来电预警功能,实时获取最新骗术提醒,让诈骗电话、短信无所遁形。

校园生活虽单纯,但诈骗陷阱就在身边。希望每位同学都能提高反诈意识,不仅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和信用,也主动向身边同学普及防骗知识,共同打造安全、安心的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