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科普(第一期)| 大学生科技创新类竞赛全指南
2025年09月26日 09:10  访问量:


序言

还在为对竞赛好奇却不知如何入门而烦恼?

别担心!竞赛科普系列推文已上线!

我们将为你详解各类竞赛信息

带你探索不同竞赛领域的独特魅力

为你的升学规划与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

比赛类型

高教主赛道:涵盖新工科(如人工智能、区块链)、新医科(智能医疗)、新农科(智慧农业)、新文科(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技术、量子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聚焦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现代农业、制造业、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社会服务。

职教赛道:分为创新类、商业类和工匠类,旨在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产业命题赛道:由企业发布真实需求,高校团队进行答题,解决实际问题。

萌芽赛道:面向普通高中学生,鼓励年轻人参与创新。

举办时间

参赛报名:每年4—7月

初赛复赛:每年5—8月

总决赛:每年9月

报名方式

线上报名:参赛团队通过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http://cy.ncss.cn)进行报名。

参赛形式

团队人数≥3人,≤15人,支持跨学院、跨校组队。

毕业5年内且年龄≤35岁的校友可参与。

参赛流程:通过 “评审材料 + 答辩 ” 等形式选拔(萌芽赛道还需现场讲评、实物展示、专家问辩等过程),优胜队伍晋级省赛或专项赛,省赛或专项赛中表现优异的队伍再获得国赛资格。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比赛类型

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为主题,包含市场分析和经济效益预测,作品的获奖情况、进度、知识产权情况和作品形式完成一项具有创新性、规范性和科学性的大挑作品。

举办时间

院赛: 每年3月份(各学院组织答辩评审)

校赛:每年3月下旬至4月初(文本评审、答辩及现场展示)

省赛推荐:每年4月份(专题培训后推荐至湖北省赛)

国赛:每年11月份(全国终审决赛)

报名方式

线上报名:相关信息登录大赛报名网站“https://www.tiaozhanbei.net/”

参赛形式

合作参赛人数≤2人,团队参赛人数≤8人。跨校组队需协商申报单位,成员须均为学生。作品须为2023年6月1日至2025年6月1日内完成的原创成果,不得为毕业设计或已获奖项目。

参赛流程:学生注册>加入比赛>申报作品>提交作品>校级审核>省级审核>推送国赛>组委会审核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

比赛类型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大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中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分为已创业(甲类)和未创业(乙类),涵盖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方向。商业计划需包含市场分析、财务规划、社会价值等核心内容。

举办时间

校赛:每年5月(终审答辩及优秀作品展示)

省赛:每年5-7月

国赛:每年9-11月(全国答辩)

报名方式

通过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https://cy.ncss.cn)或“创青春”公众号提交项目信息。

参赛形式

竞赛以团队形式参赛。参赛者自行组成学科优势互补、专业配备科学、人员结构合理的创业计划团队(团队名称自行确定)。团队人数以5—8人为宜,原则上不超过10人,指导老师不得超过3人,鼓励跨年级、跨专业、跨学历层次组队参赛。鼓励由研究生、本专科生的不同专业同学共同组成结构合理的创业团队。



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

比赛类型

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委员会主办的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和社会实践调查竞赛。该竞赛紧密围绕“双碳”战略目标等国家重大需求,在教育部的关怀指导和广大高校的积极协作下,已发展成为起点高、精品多、覆盖面广且影响力大的全国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

比赛时间

报名时间:每年4月12日18:00前

作品提交:每年5月25日24:00前

函评:初定时间为每年5月29日-6月7日

会评:初定于每年6月28日-6月29日

决赛:初定于每年8月8日-8月11日

报名方式

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大赛组委会邮箱

jnjp_18@vip.163.com

比赛形式

参赛者必须组队参赛,每组队员不超过7名,每个参赛队伍指导教师不超过3名,如有3名指导教师,其中1名必须是企业技术人员或交叉学科指导教师。以高等学校为参赛单位,每所高校限报15项作品。高校间可混合组队参赛并提交作品

参赛流程:函评、会评及决赛三个环节,专家委员会根据作品的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和经济性等进行评审,并最终确定获奖名单。


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

比赛类型

工程实践活动中创造新的技术成果的能力,包括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新流程和新装置的设计,新的工厂生产过程操作运行方案等等。

举办时间

省赛:预计每年7-8月

全国总决赛:预计每年8月

报名方式

线上报名:报名参赛的团队登录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网站(http://iche.zju.edu.cn)

参赛形式

团队参赛:每队5人,需同一学校学生组队,鼓励跨专业合作。

作品要求:完成《设计任务书》指定的化工项目设计,提交工艺流程图、设备选型、经济分析等文档及答辩PPT。

参赛流程:实施设计提交作品>初赛评审>参加决赛>评审颁奖


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

比赛类型

1.命题类创新作品

微小位移测量、探究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转换、弱压力测试、晶体双折射、大学物理教学微视频、AI+物理实验

2.自选课题类创新作品

实验仪器制作和改进、物理教学资源开发、前沿物理

3.大学生物理实验讲课比赛

参赛学生根据竟赛组委企公布的讲课比赛形式及要求,自选讲课内容,按要求提交讲课视频。

举办时间

报名启动时间:每年9月1日至9月25日

领队资格申请:每年9月10日24:00前

领队资格进行审核授权:每年9月1日至15日24:00

推荐国赛作品:每年9月1日至25日24:00

报名方式

线上报名:大赛报名网站:htt://wlsycx.moocollege.com/

比赛形式

每支队伍参赛指导教师不得多于2人,学生最多5人,其中讲课类项目每支队伍的学生最多3人参赛对象必须是全国各类高等学校2025年球季学期在籍本(专)科学生。

参赛流程:参赛队伍填写报名信息→高校领队审核参赛队伍信息→参赛缴费→提交参赛作品→高校领队审核并推荐国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