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产科教融合做强教育 破壁垒助力经济发展
2024年05月06日 18:28  访问量:

说到陶瓷材料,你可能不熟悉,但提到陶瓷电饭煲你一定知道。伴随着电磁加热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热炊具对低膨胀陶瓷作为配套部件或器具出现了很大的市场需求。由景德镇陶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团队研发的具有超低膨胀系数的陶瓷新材料,早已走进千家万户,该项目推进了中国高性能低膨胀陶瓷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这样的成果,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都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景德镇陶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充分发挥学科和人才资源优势,深化产教融合,促进科教融汇,围绕传统陶瓷、先进陶瓷及新能源领域,探索出一条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持续为景德镇陶瓷大学增添“新动能”,不断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产教融合 牵起“人才+产业”红线

走进景德镇陶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门口的碧虎瓷砖、宏宇集团、海赛米克、九牧集团、顺成陶瓷等几块企业助学金授予点引人注目。

景德镇陶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汪永清介绍,学院以校企共建实践教育平台为依托,校企协同育人,构建校企“双主体”的实践教学平台载体,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学院主体以“陶瓷材料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陶瓷工程实训中心”和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载体开展实践教学,着力增强学生面向复杂工程问题时的综合实践能力;企业主体则通过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68个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依托景德镇陶瓷大学在陶瓷材料领域人才培养的特色与优势,学院还以双主体平台为载体,组建并获批了省级重点产业学院“现代陶瓷材料产业学院”,积极构建“育人平台共建、培养计划共商、教学队伍共组、教学过程共管、教学质量共推”的实践教学实施机制,实现全产业链人才培养,使产学研用有机融合。

据了解,现代陶瓷材料产业学院实施“多翼”举措开展协同育人,学院聘请了9个行业知名专家来校担任部分专业课程、实践环节和毕业环节的教学工作,学院和企业分别配备富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辅助教师和现场技术指导。学院引进江西省产业教授3人、企业兼职教师12人,不断强化师资队伍的教育教学和工程实践能力。

经过三年建设,现代陶瓷材料产业学院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20余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3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项,与企业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5个。

科教融汇 激发创新内生动力

科睿唯安(Clarivate2024年3月发布的最新一期《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统计数据显示,景德镇陶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Materials Science)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实现学科建设历史性突破,这项成就标志着该院在材料科学科研领域的进步。

景德镇陶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充分发挥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4个国家级以及陶瓷材料绿色生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12个省级科研平台的作用,强化科研育人功能。教师聚焦科研热点和产业技术瓶颈,通过揭榜挂帅,校企联合攻关等方式研发陶瓷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科研反哺教学,将科研成果形成教学案例融入教学过程,为人才培养搭建教学资源。

多年来,围绕现代陶瓷领域,学院与行业企业全面开展科研攻关、成果转化、技术服务等横向项目,一大批科研成果成功转化为生产力,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社会效益。其中,“新型陶瓷透水砖关键技术研发项目”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完整的陶瓷透水砖生产技术,为国家建设海绵城市提供材料支撑;“新型瓷石矿应用技术”化解了景德镇陶瓷原料资源枯竭难题;“建筑陶瓷生产使用清洁气体燃料过程中关键应用技术攻关”项目对建陶行业转型升级具有里程碑意义。

学院还进一步调整了材料工程系、材料科学系、环境与化学工程系、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四个教学系的专业配置,成立了先进陶瓷材料、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环境与化学、陶瓷材料工程4个研究所,形成了系管教学,研究所管科研的局面。通过资源整合,强弱互补,发挥基层教学科研组织在教学改革、学科发展,科研创新等方面的重要职能,推动形成人才聚合效应。

同时,学院还组建了跨学科、全领域的科技特派员团队,带着科研成果深入企业、服务企业,加快科研成果本地化应用转化。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深入开展技术诊断、科研攻关、成果转化等服务,帮助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转型升级。

筑梦未来 构建多层次培养体系

景德镇陶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始终坚持“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育人机制和理念,为社会培养了万余名具有“专业基础厚、品质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可以说,在此模式下培养的学生毕业去向“多点开花”。

在行业领域,材料学院的毕业生被誉为“陶瓷黄埔”中的“王牌军”——在全国各大产瓷区,到处都有学院的毕业生,并造就了一大批知名企业家、科技领军人物,在传统陶瓷行业,创造了箭牌、金意陶、简一、道氏等一大批中国著名品牌;同时,在先进陶瓷、新能源材料等行业,一批学生也脱颖而出,如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汪永同学已升任上饶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工艺主管,周翔升任东方日升公司项目经理。他们在工艺、研发、管理等岗位上为新能源行业、为国家双碳目标贡献着自己力量。

在学术研究领域,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涌现,如2008届无非专业毕业生李志明已在国际顶刊《Nature》中发表论文2篇、《Science》发表1篇,2009届材料物理专业毕业生张小峰获国家优青、广东省杰青,发表SCI论文78篇,2014届应用物理专业毕业生陈强,发表SCI论文5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3篇。

近三年来,学院的考研率分别为25.5%、27.09%、28.09%,持续排名全校第一;学院学生不仅专业素质过硬,而且踊跃参与科技竞赛活动,参加各类学术竞赛500余人次,24名学生获国家级奖项,其中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金奖1项、铜奖1项,“挑战杯”红色专项银奖1项,获其他省级以上奖励34项,承担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5项,省级46项。

“作为高校要紧紧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求,着力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汪永清表示, 2023年,学院学科专业建设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学院获批设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陶瓷材料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顺利通过阶段性总结验收,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正式通过工程教育认证。这些成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筑梦未来,景德镇陶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将进一步强化产教融合、科教融会学生培养模式,形成多层次人才培养新格局,为社会培育更多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