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景德镇陶瓷大学,你首先想到的关联词是什么?肯定就是“陶瓷黄埔”了,可是鲜有人知道这个词语的含义。
其实,被称为“陶瓷黄埔”,是因为学校为陶瓷行业提供了大量的智力支持和很多的人才支持,毫不夸张地说,有陶瓷的地方就有景德镇陶瓷大学的学生。
不过在景德镇陶瓷大学不得不关注一个学院,堪称“陶瓷黄埔”中的“王牌军”,那就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近五年来,该学本科生考研成功率稳步上升,2022届达到27.09%,2023届高达28.09%,持续排名全校第一,涌现了一大批“上岸”985、211高校的优秀学子,其中2019级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在实现毕业率、学位率100%的基础上,考研录取率高达52.6%。该学院学子的《殖虻除余—绿色环保循环经济新思路》项目还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荣获金奖。
有陶瓷的地方就有陶大的学生
近年来,景德镇陶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培养的优秀企业家有很多。据不完全统计,仅在广东省佛山市,由该校毕业生创办或担任总经理的企业,产值在亿元以上的就有数十家,1000万元以上的有100余家。
除了老一辈的企业家,景德镇陶瓷大学还培养了许多青年才俊,2022年12月15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刊文盘点了年度亮点新闻和观点,逐月遴选出引人注目的科研工作。景德镇陶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04级校友李志明,与德国马普学会钢铁研究所执行所长Dierk Raabe教授等研究人员合作发表的论文当选8月亮点工作。这篇论文报道了一种同时具有优异软磁性能和机械性能的多组元软磁合金材料,这项研究成果将推动软磁材料性能的进一步改善。
这是李志明第二次在《自然》发表论文。2004年9月,李志明从家乡湖南来到景德镇,就读于景德镇陶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今天的李志明,已然是一位颇有建树的青年科学家。“一种新材料的出现,能让很多过去实现不了的设计、创想变成现实,能推动很多新产品出现。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我会继续为之努力。”李志明曾在采访时说道。
有陶瓷的地方就有景德镇陶瓷大学的学生,这么说一点也不为过。景德镇陶瓷大学承担着中国陶瓷行业发展中重要的人才资源的支持,以及科技创新的支持和全方位的服务。多年来,景德镇陶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向广东、山东、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省市输送陶瓷专业的相关人才,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一家聚焦陶瓷材料研究的学院
陶瓷大学当然得服务陶瓷。景德镇陶瓷大学把这项功能发挥到极致,尤其是有着65年本科教育历史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景德镇陶瓷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下设7个本科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环境工程、材料化学、材料物理、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等,这些专业几乎都与陶瓷相关。
同时,学院建设有“陶瓷材料工程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材料工程”和“化学”等2个江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建设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核心课程”和“热工基础系列课程”2个省级教学团队。“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创新型教学团队”、“陶瓷材料工程实验/实践教学团队”和“材料化学专业创新教学研究团队”3个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拥有科技部“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国家地方联合陶瓷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绿色陶瓷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陶瓷材料绿色生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中国轻工业功能陶瓷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先进陶瓷材料重点实验室”和“燃料电池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省“能量存储与转换陶瓷材料工程实验室”,江西省高校“无机陶瓷膜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家级、省级学科科研平台,同时建设有江西省“先进陶瓷材料与装备”、省教育厅“先进陶瓷材料”、“薄膜与微结构材料”等科技创新团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先后入选江西省“十四五”一流建设学科,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标志性成果。围绕陶瓷产业发展的关键和瓶颈,还专门成立了景德镇陶瓷大学先进陶瓷材料研究所、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研究所、环境与化学研究所等3个研究所,打造方向特色,加快形成创新能力突出的科研创新梯队。
今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还将新增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结合已有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与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将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培养相关人才,毕业生可在电力能源、智能电网、热力行业、电池与电源、新能源与储能材料等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和领域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从事开发研究、工程设计、安全与评估、运行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景德镇陶瓷大学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教育教学创新和改革的精神令人佩服。
植根行业校企合作共促产学研
为“瓷”而生的景德镇陶瓷大学一直致力于陶瓷行业,并为景德镇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20世纪初,关心陶瓷业的中国知识分子认为中国的陶瓷要与洋人的陶瓷争夺市场,必须引进国外先进的制瓷技术,同时还要培养陶瓷人才。1910年,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创办了中国陶业学堂,这就是景德镇陶瓷大学的前身。
从首届只有8名毕业生,到现在成为“本硕博”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的综合性大学,该校历经百年沧桑,但“植根行业、钟情陶瓷”的坚守却一直未变。
作为一所历史与时尚,传统与创新深度交融,人才培养以陶瓷为特色的高等学校,如何实现与行业深度融合?近几年来,景德镇陶瓷大学着力探索校企、校地合作新模式,加快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赋能地方经济发展。
景德镇陶瓷大学积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以社会重大需求为导向,为行业解决了众多制约产业链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推进了全国陶瓷产业的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
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三年来,学校组建由博士、教授、专家组成的科技特派员团队,向景德镇企业一线派驻32名科技特派员,向景德镇推介转化前景向好、技术成熟度高的科技成果29项,其中11项成果成功转化;与当地共同开展陶瓷产业技术研发项目64项,为景德镇市提供咨询服务115项,帮助景德镇成功申报第二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与景德镇市共建“景德镇先进陶瓷粉体开发及应用研究中心”,把创新优势转化为地方发展实力。
学校为景德镇市引入了广西三环企业集团,该企业投产的“新型碳化硅特种陶瓷项目”,到2023年可扩大产能至5000吨,工业产值目标3.8亿元,年度利税目标5000万元。学校陶瓷膜技术研究团队为浮梁县引入重庆兀盾纳米科技有限公司,助力景德镇先进陶瓷产业发展。学校推出的《卫生洁具轻量化关键技术产业化》项目已推广至整个卫浴行业,每年将节约50万吨以上优质原料和约6000万立方米的天然气;研发的《大型细颗粒微晶花岗斑岩矿陶瓷原料应用技术》为解决景德镇陶瓷原料枯竭难题提供了“陶大方案”。
陶瓷大学工科专业就业率很高
就业率,是评价一所高校人才培养能力的最直观因素,也是许多考生和家长衡量一所高校的重要参照。
就拿景德镇陶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来说,记者了解到, 2021届毕业生共计361人,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为95.29%,其中研究生录取91人,出国出境2人、选调生6人、应征入伍4人、西部计划1人、中初教育单位4人、自主创业2人。2022届毕业生共计443人,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为88.49%,其中研究生录取120人,应征入伍10人、西部计划1人、中初教育单位2人、自主创业4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毕业生签约单位行业分布与学校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定位相契合,呈多元化分布,相对集中于陶瓷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其它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
而在高校核心竞争力之一的学生就业质量方面,景德镇陶瓷大学从不落后。据调查,景德镇陶瓷大学2021届本科毕业生进入世界 500 强就业比例为 7.45%,中国 500 强就业比例为 9.01%,上市公司就业比例为 16.15%,高新企业就业比例为 8.82%。可以说,景德镇陶瓷大学已经较为圆满地将这批毕业生输送到社会上,走进全新的职业生活。
这样的就业率,离不开学校为了促进就业还开展了多项工作,尤其是对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积极探索,也是推动就业保质保量的关键所在。
据了解,景德镇陶瓷大学教师们带队赴乐平工业园区、景德镇高新区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与乐平市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与景德镇高新区开展产学研合作座谈,为毕业生带来了 1250 个就业岗位,拓展毕业生就业空间。
同时,积极举办校园招聘活动。举办了“赣才慧创·鹤舞赣鄱”暖心助力女大学生创业就业等 7 场线下招聘会,开展了50余场线下校园宣讲会。2022 年寒假及疫情防控期间,还冲破层层阻碍,举办了“寒假专场线上招聘会”“南昌市2022 年吸引 10 万名大学生和技能人才来昌创业就业百场校招景德镇陶瓷大学线上精准对接专场招聘”等活动。
有个成语叫“点石成金”,在景德镇陶瓷大学毕业的学生可以称得上“化土为金”。他们做出来的材料和陶瓷价格贵过黄金,就业市场十分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