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肖卓豪副教授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与孔令兵教授和黄一中教授共同合作,首次报道了GeO2玻璃在不施加外部能量的情况下于室温条件发生的析晶转变现象,并对其转变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该研究工作的部分内容以“Phase Transformation of GeO2 Glass to Nanocrystals under Ambient Conditions”为题于2018年4月18日发表在国际权威刊物Nano Letters上。据悉,这是目前以我校为第一单位署名发表学术论文中影响因子最高的一篇(该期刊2017年影响因子为12.712)。
早在2013年,肖卓豪博士在实验研究中发现了GeO2玻璃的室温相转变现象,由于该转变在室温下进行而无需施加额外的能量,且无需形成稳定的溶液只需与水接触即可实现相转变,因而该现象并不能用传统的玻璃析晶理论与溶解沉淀理论进行解释。鉴于缺乏经典理论支持,国内外众多学者对该现象的真实性持怀疑态度,以致于专利申报多次受阻、论文发表屡次被拒,但经历连续的挫折后并没有放弃对该现象的持续研究。2017年,在江西省“百人远航计划”的资助下,肖卓豪副教授对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开始为期1年的访学研究。访学期间充分利用南洋理工大学优质的科研条件,借助于先进的液相电子显微镜设备,经过长期实验后终于成功获得了GeO2玻璃向纳米晶转变的详细动态过程,为该非晶转变现象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
该研究确立了一类特殊的自催化循环反应在相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玻璃析晶的经典理论提供了有益补充;同时论文从纳米尺度直观地展示了溶液中的析晶过程,为溶液中晶核的形成机制提供了不同于传统理论的新依据。此外,该研究为高纯度微纳米GeO2晶体的制备提供了一条全新的工艺路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论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nanolett.8b01142